Fit to screen Full size

劉善恆與雪國的不解緣 - 澳門雜誌 p34-39

在澳門土生土長的劉善恆,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設計系,由當初的半工讀學生,到現在成為獨當一面的藝術家,隨着閱歷的增加,除了藝術,還對人生有了全新的看法。借用日本最近一篇對他的藝評《寄託於白雪的信息》:「他的作品,靈感源於澳門的急速發展,以及樸素小鎮與鄉村的對照。為了尋找已於城市中消逝的悠閒感覺,他選擇踏上了雪國之路。」(註)
文 : 司徒若哲 圖 : 陳偉揚、受訪者

一切由雪國開始

2009年,劉善恆正修讀理工學院的綜合設計課程,原定兩個月的實習期,前往北歐小城感受雪國純樸生活,且得到挪威公司的錄用,但由於趕不及辦理簽證而無法成行,於是選擇前往氣候同樣嚴寒的北海道伊達市,由此與日本結下不解緣。

劉善恆未到30歲,已於日本打出名堂

■ 劉善恆未到30歲,已於日本打出名堂

Q:畢業後為何決定前往日本發展?
A:到伊達市的兩個月,我為他們的地質公園洞爺湖設計網站,及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。回澳不久,便收到札幌一間設計公司邀請,擔任創意總監一職。當時,我已獲得一份澳門公職設計師工作,但覺得自己只是20歲出頭,需要更多歴練,於是選擇前往日本。

Q:在日本主要從事甚麼工作?
A:到日本的頭兩三年,多參與設計工作,曾負責時尚品牌的地區紀念品、網站和多媒體設計,近年亦為多個北海道農場進行形象或包裝設計,也受託替商品、和服攝影等。現在大部份時間都是從事藝術活動,如構思、拍攝、製作、發表。

Q:在澳門及日本舉行展覽,有甚麼不同的體驗?
A:不論在任何國家或地方,只要能透過作品交流,對我而言都是很好的體驗;藝術給了我更廣闊的視野,觀看不同的世界。 相信大家還記得2011年的福島事故,現在於核電廠30公里範圍內仍不能居住,部份原居民已遷到一個叫Iwaki(磐城)的城市。2014年,當地的藝術祭邀請了日本20多位藝術家舉辦展覽,我亦有份參加,目的是希望以藝術為福島人加油,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。
回說澳門,近年我亦很高興能代表澳門參加一些大型藝術活動,如受澳門藝術博物館所邀參與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、去年隨婆仔屋藝術空間前往參觀威尼斯藝術雙年展,透過和澳門的文藝界前輩交流,感受澳門過去數十年的變遷。如沒有這段經歴,我未必會成為一個藝術家。

■ 劉善恆首本個人作品集《百年菉荳圍》 把握現在開創未來
旅居日本第6個年頭,曾經歷過2011年3.11東日本大地震的劉善恆,當時沒有如大多數外國人那樣離開日本,卻選擇留在札幌,目睹日本人面對生死的平靜,為他的人生及藝術帶來不少啟發。

Q:在日本多年,從設計藝術到人生看法,有甚麼改變?
A:現在的我,希望盡力多做有意義的事情。2009年,我初次踏足北海道伊達、洞爺湖一帶,在這個距離活火山僅兩公里的地方,遇到一些從東京等大城市移居到當地的人,他們生活雖然平淡,卻十分快樂,精神十分富足。在我的印象中,就像山水畫的風景,人在環境中的存在是渺少但調和,充滿生活的哲學。

Q:已達到當初到日本發展的目標?
A:到日本發展本來就不是我的最初目標,選擇那裡,是發現北海道與我的藝術創作理念有共嗚之處,這個概念沒有地域之分,只是剛好啟發我的地方是北海道。

Q:是甚麼推動你繼續前進?
A:20歲那年,我出版了第一本作品 《百年菉荳圍》,由出版、展示、海外播放、受社會關注,到近年被肯定,讓具百年歷史的建築得以保留,對我而言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。每次回澳,我總會舊地重遊。雖然那裡已人去樓空,但當時純樸的生活印記,卻永久刻在我心,成為我繼續藝術之路的一股動力。
作為藝術家,創作出讓人認同的作品是十分重要的。慶幸的是,除了澳門,我還獲得其他國家的一些藝術界策展人、藝術前輩的認可與支持,像去年獲意大利大聖堂美術館展邀請參與名為《L'UOMO NEL PAESAGGIO》(意思是風景中的人物)的展覽,與24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攝影藝術家,一同展出及銷售作品集。

Q:作為旅居日本的澳門藝術家,如何聯繫兩地文化?
A:澳門是我的根源,北海道是啟發我靈感的地方之一,所以我希望在旅日的日子中,為這兩個地方建立多一點文化聯繫。如去年,我便協助拍板藝術團,把澳門獨立電影《堂口故事》系列的十多部作品,帶到北海道的數個城市播放,並與導演交流。

Q:會繼續留在日本工作,還是再向海外發展?
A:看命運與藝術把我引到哪裡吧!近年,我只有一半時間留在北海道,其餘時間便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發表作品。藝術活動不局限於單一地方,如作品被賞識、多展覧邀請、作品於畫廊賣得好,我也能向前一點。 另外,我堅持常回澳門,去年底到現在已回澳三次,希望藉着我的作品,將澳門與國外聯繫起來,創造更多可能性。

Q:2016年有何計劃?
A:札幌雪祭後發現,自己對澳門和日本的認識不夠深入,希望多進行一些對兩地有用的研究。藝術方面,完成雪祭和札幌的兩個個人展覽後,會移師函館、東京,之後有意大利布雷西亞企劃展、台北國際當代藝博、韓國大邱藝博,以及3月受澳門全藝社所邀辦的雙人展等。

情繫澳門文創不變
劉善恆認為,澳門有很好的展覽場館,加上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支持文創發展,給予年輕藝術家重要的發展機會,應好好把握。反觀在競爭激烈的日本,年輕藝術家要得到展出機會,所面對的困難大得多。另一方面,在中西文化交匯下,澳門獨特之處,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蘊,極具潛力。

Q:覺得澳門的文創環境如何?
A:文化藝術需要時間的沉澱、好的養份和環境才能得到發展。就市場而言,畢竟澳門地方小,市場有限,加上收藏澳門藝術家作品的風氣仍未成熟,即使有龐大的旅客群,但對此感興趣的不多。相反,澳門的生活成本不斷提高,藝術家的生存變得更困難。 與此同時,藝術家亦要繼續突破,不可停留於興趣水平,要自我提升,達至與世界接軌,正視外界的評論。我期望未來會有更多澳門藝術家與創作人跳出澳門,這不僅有助自身的發展,也能從更多元化的角度宣傳澳門,強化文化軟實力。若能結合澳門深厚的文化背景,吸引更多藝文愛好者前來,說不定能形成新的景象。

Q:澳門有甚麼文創單位可以推介?
A:我自己比較喜歡婆仔屋藝術空間、瘋堂十號、創意空間等,他們每年都會策劃很多好展覽或活動。

Q:從事文創或藝術的人,要如何才能做到持續發展?
A:最重要應該是興趣吧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能持續下去。其次,要有夢想,個人認為不要過於現實,總是想怎樣去賺錢,要先培養好才能。在設計業界上,解決問題(Problem Solving)是設計師的工作,作為創作人也是,面對自己的難題,懂得解決才能繼續前進。

Q:對有志從事文創的澳門年輕人,有何建議和鼓勵的說話?
A:若有想做的事情,即使難題很多,只要不是壞事,盡量堅持去做;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 有人會選擇模仿別人所走的成功道路,但畢竟這不是自己的;應先思考自己所需,再開創自己的路。亦不要迷信人際關係,應先完善自己,這樣才會懂得欣賞別人,機會一定會來。

暖雪
近距離觀賞劉善恆的雪景作品,會發現一股獨特的生命力。自然未經漂白的暖色調,把他自然與人類共生的哲學進一步化為實物,令人留下深刻印象。 其中一輯相片,他到訪了過去繁榮一時的炭礦城市,在漫天飛雪下,一方面,雪地立着沒有被完全拆掉,被凋寧放置的建築物,另一處,植物在廢墟中重生。看着這個光景,除可感覺到喧騷完結後的靜寂,世界被雪白完全淨化,還可從中看出雪的嚴峻與溫柔同時存在的信息,讓人反思在經濟體系主導下的生死對立面。 作品表現方面,他特別邀請日本的和紙工藝師,共同開發專用手製紙,並與印刷公司組成合作團隊,以高精微噴的方法,把相片打印於手製紙上,加上被稱為水切的日本傳統紙藝加工技術,令每幅限量的藝術品更見獨特。

劉善恆展覽(部份) 2016 《第67屆札幌雪祭》 日本札幌 2015 《L'UOMO NEL PAESAGGIO》美術館展與作品集出版 意大利科莫 2015 《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》 香港 2014 《Daegu Artfair 2014》 韓國大邱 2013 - 2015 《凜 - spirit of Snow》巡迴展 韓國、澳門、日本 2013 《心・景 ── 澳門攝影新勢力(80'後)》 澳門 2010 《百年菉荳圍》攝影展與作品集出版 澳門